图源网络,性教育短片
vol 2800
西班牙《世界报》曾报道说:90%的心智障碍人群曾遭受过性侵害,而未成年心智障碍者遭受性侵害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1.7倍。
据最高人民法院数据统计,2013-2016年4年间,全国法院审结的性侵儿童案件高达10782起,换算下来,平均每天有超过7件儿童性侵案。而心智障碍儿童由于自我保护能力差,往往是遭受性侵害的高危人群。
从事心智障碍儿童性教育12年,苏艳雯老师也亲历过不少案件:一位心智障碍女童遭受性侵后,由于不知道怎么表达痛苦,患上精神分裂症;心智障碍少女怀孕8个月才被家人发现,可她根本说不出孩子爸爸是谁;一个青春期的心智障碍男孩,由于性冲动无处排解,跑到大街上摸女孩子,被人当流氓痛打……
今天,我们请苏艳雯老师跟大家交流这个话题。苏老师曾从业于国内唯一一家心智障碍儿童性教育公益组织,是广州爱成长综合性教育课堂发起人之一,首席讲师。
性教育不能拖到青春期
提到性教育,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是青春期才需要重视的问题,其实不然,很多在青春期出现性行为问题的孩子,追根溯底从一开始,家长就没有帮他们建立清晰的社交界限。
比如:一位15岁的心智障碍男生A ,因为喜欢对方而频繁发生不恰当行为,经常趁对方不注意亲对方、触摸对方身体,甚至非要枕到对方腿上……
事情发生后,家长开始给A制定社交规则:比如不能触碰陌生人、表达喜欢可以采用其他方式……可这个年纪已经不好教了,小A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和适应这些规则。
如果从一开始,我们就按照成年人融入社会所需的社交规范来教育他们,也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发生。因此,我想特别强调,心智障碍孩子早期性教育的重要性,最好从3岁左右就开始。
教什么呢?教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技能、隐私教育和技能提升,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。
生活自理技能:如如厕训练、独立换洗衣物;
隐私教育:保护自己的隐私、不侵犯他人隐私、青春期生理知识等;
生活中渗透性教育:日常社交礼仪规范、和他人(异性)相处、沟通表达方式等。
再按年龄区分,这些教育还可以分成两个阶段。
小龄孩子:主攻隐私和社交
具体来说,有以下5点:
尊重孩子的身体权
尤其是3岁以下的心智障碍孩子,家长要尊重他们的身体权利,不随意在公众场合暴露他们的隐私部位(如当街小便)。否则,当这些不良行为形成习惯后,孩子再有类似的生理需求,就不会再顾忌文明和隐私。
选择科学词汇
在描述身体功能、生殖器官或性相关的话题时,尽可能地使用科学术语和人所周知的词汇,这让孩子学习相关知识以及与他人交流时,不至于混淆词义。比如,用“阴茎”代替“小鸡鸡”等。
学会拒绝亲密接触
尤其在孩子还没有太多社交意识和想法时,家长要勇于当“坏人”。比如某些陌生人、老师、亲人长辈等喜欢拥抱、亲吻孩子,如果家长每次都默许,那么孩子就容易忽视身体边界,很容易成为受害者,被侵害了还不明白。
而且,如果孩子认为喜欢别人就可以随意拥抱,等到了青春期后,也会很容易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方式,惹出很多问题。家长要告诉孩子,身体是属于自己的,别人想要触碰,必须得到我们的同意,也可引导孩子用握手等其他表达喜欢。
图源:电影《素媛》
认识隐私部位、隐私场所、公共场所
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隐私部位名称,认识隐私部位就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。可以借助绘本、书籍、人体图表(最好不用真人图片或漫画图片)等帮孩子认识隐私部位,如图所示:
图源:受访者提供
根据孩子能力进行教学,如果孩子暂时无法学习具体的隐私部位,那么可以先告诉孩子,内衣裤和泳衣覆盖的地方是隐私部位。严格遵守隐私部位的规范,如不随意让别人触碰、不与别人谈论自己和他人的隐私部位、不盯着别人的隐私部位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,两种性别的隐私部位都要学习,因为我们既要教孩子保护自己,也要学会识别别人的隐私部位,不去冒犯他人。
隐私场所和公共场所,需要家长花精力和时间引导。
首先,和孩子明确家里的隐私场所、公共场所、属于个人独有的隐私场所如卧室,心智障碍孩子认知能力有限,有时无法理解“你的”、“我的”,家长可以将不同卧室的主人照片打印出来贴在门上,帮孩子建立房间隐私的意识。
还可与孩子讨论隐私场所应具备的条件,鼓励孩子在需要的隐私场所检查是否透露了隐私,培养孩子习惯性照镜子,检查仪容仪表,比如“房间门没有关”“我看到你啦”“内衣露出来了”等。
其次,尊重隐私场所的规则,如进入别人的隐私空间需要敲门,在隐私场所做合适的活动。
举个例子:妈妈帮小宝脱衣服。
隐私场所选择:小宝房间。
隐私规则:关上房间、拉起窗帘。
妈妈旁白引导:
“房间是你的隐私空间,换衣服时我们要保护隐私部位不要被看到,但因为你暂时还不能独立脱衣,所以才需要妈妈协助,妈妈刚才把门关上,也拉上了窗帘……”
最后,和孩子解释公共场所,尤其是强调公共场所有他人存在,提醒他们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,家长可以将孩子常去的公共场所打印成图片和相册,不断重复提醒。
建立社交圈
很多心智障碍孩子可能无法理解社交圈的意思,家长要有意识的帮孩子区分。如下图所示:
白色圈:孩子;
绿色圈:同住的血亲;
橙色圈:有互动的亲朋好友、专业人士;
红色圈:陌生人。
不同圈层遵守相应的社交规则,帮助孩子明白行为界限,如绿色圈的人可以拥抱、亲额头、牵手等。如果孩子能力比较弱,重点教绿色圈和红色圈,随着孩子社交人数增多,逐渐加入黄色圈和橙色圈。
注意:颜色社交圈和红绿灯规则统一:绿色代表“通行”,红色代表“禁止”或“警示”,这些也是生活中的统一规范。
根据孩子能力程度,社交圈可替换不同的表现方式,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接受社交界限,如:
- 孩子数学逻辑思维比较好,可用数字代替颜色,绿色圈代表数字1,黄色圈代表2……以此类推,1 表示距离孩子“最近”,4表示距离“最远”。
- 心智障碍孩子通常是视觉思维者,可将孩子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人物图像和社交场景贴在不同的圈层,反复视觉提示假期他们的社交概念。
- 推荐家长使用现场模拟和情景教学。铺上社交圈地图,每个人物(孩子最常接触的群体)真实踩在颜色模块里,很立体地让孩子知道不同圈层可以有哪些社交接触,并即时反馈。
青春期孩子:性需求很重要
进入青春期后,对心智障碍孩子要注意引导以下几点:
认识身体变化
例如观察身高、身体肌肉和脂肪变化。很多孩子开始出现第二性征,家长要将每一个步骤拆解成更小更细的目标,侧重于教会他们处理具体事项的技能,如卫生巾的使用办法,生殖器清洁等。
关注隐私卫生和疾病
进入青春期,孩子的生理发育很快,性困扰问题也会频发,如触觉敏感对某些材质的内衣裤不适应、不注意卫生导致私处发炎、不合适的内衣裤到生殖器,如果他们无法表达这些不适,就可能通过不恰当的行为表现出来。因此,家长需要特别关注。
有效的沟通方式
和大龄心智障碍孩子家长沟通时,很多家长都有这些困惑:
“怎么解决他们对异性不恰当的身体接触?”
“孩子总喜欢随便抱别人,虽然我知道他是表达善意的。”
“孩子因为喜欢而尾随别人。”
……
这些问题本质是沟通方式的差异,普通人在和异性接触时,会采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心意,心智障碍孩子本身沟通能力弱,很难和周围人建立良好的社交。所以,与其用改变行为的方式处理问题,不如引导他们学习和异性接触、相处和建立友谊。
正确看待并引导自慰
有不少家长对孩子自慰很是担忧,可以先思考一下,我们担忧的是什么:
不恰当的力度伤害身体?
在公共场合被别人嫌弃?
不懂得善后处理?
还是更常见的,认为自慰很羞耻?
因此,很多时候家长需要解决的并不是“孩子自慰怎么办”,而是“教他们在适当的场所、尊重自己的隐私、懂得清洁身体、更换内衣裤……”
如果孩子懂得保护隐私,在安全且舒适的环境中,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性需求。
提到性教育,家长最常见的反应是:
怕麻烦,孩子小时候,常常以干预为第一目标,当青春期发生不恰当行为后,才想着怎么去弥补。
怕太难,没有资源、没有支持、无从下手。
怕尴尬,担心孩子的问题成为自己的难堪……
这些都是没必要的。如果我们在讲性教育时,能用一种坦然平等的态度,那么我们的孩子必然能得到更多支持和保护。我们也不能把这件事假手他人,毕竟家长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。更不能寄希望于一两次课程,性教育应该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,在不断的重复中练习泛化。
两性保健产品,请关注公众号:蜜乐圈 备注:合作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alanbiji.top/2010.html